玻璃之家讯:2月19日上午,在蓝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一车间的巨型熔化炉前,玻璃熔化工段段长孙卫平从布兜里掏出特制的玻璃片,透过墨绿色的镜片,关注着1000多摄氏度高温的熔炉内炉火的燃烧情况。利用他发明的“中间投料法”,熔炉控制的玻璃液成型温度、压力和液面的状况十分稳定。在他的身后,一排排自动化监控屏幕上,熔炉的油料、水分、发热量指标也一目了然,在高科技技术和“孙卫平投料法”的掌控下,玻璃液的熔化状态完全合乎规格。
孙卫平是蓝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玻璃熔化工。近日,他被评为“2007年度山东省首席技师”和“2007年度威海市首席技师”。
“想出新点子,提高工作效率是我人生的最大乐趣。”谈到自创的“孙卫平投料法”“燃油换向阀”等小发明的原动力,孙卫平如是说。
1987年,孙卫平被招工进入蓝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威海玻璃厂,当了一名玻璃熔化工。凭借着认真扎实的工作作风,注重总结、勤奋刻苦、技术过硬的他一步步从一名普通的玻璃熔化工成长为班长。2000年,他又成为蓝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一车间的熔化工段段长。
孙卫平从事的熔化工艺是玻璃厂的技术关键。技术部门配料后,熔化工人通过控制油流量、油压、油温等条件在100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,把原料熔化成玻璃液,并凭借先进的仪器和多年的经验使玻璃液的色度、平滑度、均匀度完全符合规格。随后,经过其他工序的多梯次冷却、消除内应力、完成镀膜等工艺,最终生产出人们生活、生产中的可用玻璃。
“只有烧出好的玻璃溶液,才能制造出优质的玻璃。”孙卫平和他的工友深知工作的重要性。生产不同规格色系的玻璃,热工设备熔窑是最关键的一道工序。而熔窑工艺最关键的是一个“稳”字,一个窑口烧制1000多吨玻璃,要持续保持1000多吨玻璃溶液烧制过程中整个熔窑燃烧的温度、压力、泡界线等全部稳定,并不是一件容易事。生产过程中,孙卫平发现,燃烧过程中的偏料现象导致玻璃溶液受热不均匀、板面存在缺陷等问题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他查阅国内外的有关资料,研究料材的性能。他开创性地废弃了传统的“八字”投料法,自创“中间投料法”,采用引料水包,利用温差的原理将料堆收拢在水包周围,一个创新行为,大大提高了熔化的质量,延长了熔窑的使用寿命。公司的六条生产线全部采用此种方法。
孙卫平学历不高,但是他立志做一名知识型工人。随着玻璃行业科技的飞速发展,玻璃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技能要求越来越高,为适应市场的需求,公司的产品换色也非常频繁,因为色系相差较大,熔化工艺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。作为一名熔化工人,他感到仅凭满腔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,为此,他利用闲暇时间广泛学习相关理论知识,在实践中举一反三,融会贯通。
“熔化工作需要理论知识,更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,做这项工作必须要做个有心人。”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,孙卫平尤其注重平时的钻研和积累。从一开始接触这项工作,孙卫平就养成了记录各种油料、材质温度、粘度指标的习惯。生产线每生产一种板材,他就针对不同的板材和油料更换相关参数。孙卫平详细记录下窑里的温度、配合料透热性、液流变化参数等,根据生产情况制定温度曲线,减少玻璃板面的花板几率。孙卫平还善于从废弃的玻璃片中分析燃烧原因。在孙卫平的案头上,有一堆各种各样的玻璃碎片。通过这些玻璃碎片,他可以分析熔炉的燃烧情况、温度变化等情况,仅此一项就可为公司节约大量成本。
2006年3月,价值几千万元的熔窑进行放水冷修,在放水、拆窑、烤窑、过大火等过程中,孙卫平带领工友日夜奋战,曾三天三夜未合眼,他亲自上阵对燃烧设备进行安装、对油气管路吹扫……3月10日,熔炉一次点火成功,为日后的正常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在蓝星玻璃熔化工段上,通过孙卫平的理论讲解、现场指导和模拟操作,30多名技术人员成长为公司的技术骨干。2001年开始,孙卫平连续两年被公司选派到南京、内蒙古等地讲授玻璃熔化工艺。2006年,他被评为省建材行业首席技师、“省有突出贡献技师”。他自创的“孙卫平投料法”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公司生产线,并在国家期刊上发表。
与【】相关热点资讯:玻璃之家是专注于玻璃,幕墙玻璃,玻璃幕墙工程十大品牌的新闻资讯和玻璃,幕墙玻璃,玻璃幕墙工程各十大品牌的装修效果图和网上购物商城,敬请登陆玻璃之家:http://boli.jc68.com/